信托股票质押融资 战略调整?年内多家消费金融机构高管变更

发布日期:2025-02-18 15:17    点击次数:78

信托股票质押融资 战略调整?年内多家消费金融机构高管变更

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变动潮”延续信托股票质押融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下称“上海金融监管局”)近日披露,核准王从远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平安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这是年内监管核准的平安消费金融第二起高管任职资格。记者统计获悉,年内已有6家消费金融机构的8名高管发生变动。

综合来看,此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层密集调整主要是消费金融机构战略、业务调整的体现,也是人才引进的需要。当前合规和创新方面要求提高,需要消费金融公司增加合规专家、尝试引进互联网和科技背景的高管,找到新消费金融场景来应对新的发展环境,也为公司未来业务转型奠定基础。

消金机构高管变动频繁

2025年,消费金融高管更迭频繁。上海金融监管局近日核准王从远平安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2月5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平安消费金融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毛进亮平安消费金融董事的任职资格。

据悉,王从远于2016年加入平安普惠,2021年左右任平安普惠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在平安普惠之前,王从远已经在金融行业深耕十五年。毛进亮还担任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上海陆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其中,未鲲(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为平安消费金融股东。

除平安消费金融外,2025年开年以来还有5家消费金融机构更换了高管。据北京金融监管局2月7日发布的消息,李建峰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消费金融”)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记者了解到,建信消费金融已经完成工商变更,原董事长童学锋已于2025年1月30日卸任,李建峰已出任董事和总裁。李建峰出身于建信消费金融母行建设银行,自1997年就加入建行,先后在信用卡部、个人银行部、个人存款与投资部等部门任职。

此前的1月,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变更更加频繁。其中,1月24日,海尔消费金融的副总经理陈伟任职资格获批;1月17日,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副总经理曾至民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同日,北银消费金融董事李岩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1月3日,蔡学聪担任招联消费金融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

公开资料显示,蔡学聪曾在招联消费金融担任风险管理总监、资产智管部总经理等职务,同时曾以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专家的身份出席活动。今年8月,招联消费金融进行了多名高层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刘烈宏卸任,由陈忠岳接任;徐明杰、姜爱华、彭家文三位原董事退出,刘江、黄文炳、李俐三人出任公司董事;王万青卸任监事一职,由曹建出任监事;毛付根和包国宪分别担任公司其他人员职务。

为业务调整奠定基础

为何消费金融公司今年开年以来频繁变动高管人员?海尔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对记者回应称,“本次高管任职属于常规的人事调动,也是公司人才引进的需要,已报送监管并获得批准。在高管任用上,公司首先是考虑其战略承接能力,能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监管目标转化为可落地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告诉记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董监高变动,是各家机构顺应变革、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高管变动对机构而言,能够引入新鲜血液,激发组织活力,体现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机构顺势而为,加强数字化转型及业务扩张的动作,但过度频繁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公司战略布局的连贯性,降低决策的执行力度,此外还会增加磨合成本。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一方面,经济增速调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融资需求不振导致息差收窄,不良率反而上升,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遭遇重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由增量转为存量竞争,行业内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资产和盈利,中小消费金融企业面临出清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金融机构高管频繁变更,反映了消费金融公司求变求发展的压力。更换高管,可以引入新的战略管理理念。”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向记者分析道。

冰鉴科技市场总监兼战略研究负责人周扬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高管变更是行业常态,比如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大多由母行委派,在母行层级会对控股子公司的高管进行调配,有些也有任期时长考虑。而当前消费金融行业二八分化明显,中尾部消费金融公司面临各类互联网消金平台、银行零售信贷的激烈竞争,通过人事变更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动力也在情理之中。

周扬指出信托股票质押融资,开年以来的消费金融高管变动,有些可能是股权变更导致相应出资方委派的高管变更,有些增加或替换金融行业从业背景的高管;还有一些消金公司推进高管年轻化、多元化,尝试引进互联网和科技背景的高管,为公司未来业务转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