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供图/粤市监
标准是规则对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发挥“湾区标准”支撑与引领的技术性作用,以民生实事小切口撬动三地融合发展的大变化,在改善民生水平、促进粤菜文化交流、打造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流物流自由便捷流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4月24日上午,“湾区标准”公布仪式在深圳举行。会上,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www.gbsrc.org.cn/)以及“湾区标准”标识(logo)同步上线。
25个领域共110项标准
按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指南(试行)》确立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国际接轨、互利共赢”原则,加快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促进湾区要素有序流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港澳相关部门,精心研制形成“湾区标准”。
“湾区标准”是指经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方共商确认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实施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的集合。据悉,本次公布的“湾区标准”以粤港澳三地高共性、易融合的重点民生领域为切入点,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共110项标准。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湾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紧贴湾区发展所需,每一项标准都源于湾区共同发展需求,由粤港澳三地技术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制,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是汇聚粤港澳各方智慧,港澳各方积极参与“湾区标准”编制,“湾区标准”清单中58项标准是由港澳相关单位牵头或共同牵头编制,相关牵头单位包括香港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香港理工大学、香港饮食业职工总会、澳门市政署、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发展及质量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凝聚了港澳多方智慧力量。
三是彰显一流标准水平,“湾区标准”是高质量标准的典范,纳入“湾区标准”的技术管理程序严谨,具体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等4家国家级标准化研究机构,联同粤港澳三地权威专家,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形成标准初稿,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确定。
“‘湾区标准’必将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为提升大湾区民众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作出先行示范。”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签署的《关于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主要围绕推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指南(试行)》实施,提升大湾区标准化支撑能力,打造标准品牌,扩大湾区标准的影响力等,以推动制定、实施和推广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为载体,促进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省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协同港、澳有关部门,积极发动社会各方,加快研制更多高水平的“湾区标准”,以标准的“软联通”促进粤港澳三地的互联互通,切实以先进标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助推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记者】温柔
【实习生】李可渲
【通讯员】粤市监
【本文责编】郭芳
【统筹】蒋玉 刘树强
【编辑】李晓霞 莫群
【校对】华成民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