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数字引起了广泛关注,那就是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在人口结构变化、全球需求疲软以及今年多国进入“大选年”的国际环境之下,这一预期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3月1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北京主办第九届“中欧思创会”。400余名政府官员、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活动,就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新动能展开讨论。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踮起脚尖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立足于发掘新增长潜能。在他看来,我国经济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新增长潜能是,追赶潜能加上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数字绿色潜能。
所谓“追赶潜能”,刘世锦解释道,就是指发达经济体已经做过的,但中国还没有做,却有条件也有可能做的事情。具体来讲,2023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万美元,而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需要增加到3.5万-4万美元,也就是至少有2万美元的增长潜能,主要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服务业发展,也包括制造业和农业的稳固与提升。
至于数字绿色潜能,刘世锦指出,这是由数字技术革命驱动的,比如发展新式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车等。在这些领域,中国与先行者差距不大,部分领域并驾齐驱或局部领先。
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6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市占率也突破了80%。
过去一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低迷以及外需持续疲弱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逆势增长将近30%,在稳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外贸总体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刘世锦强调,追赶潜能和数字绿色潜能并不是两条赛道,而是应该融为一体。这将助力我国的新技术发展,并抓住比成熟经济体更大的市场容量和更长期的增长机会。通过规模经济,这些产业能更快地降低成本,从而形成新的技术和产业竞争优势,助力我国5-10年的稳定增长期。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主旨演讲。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许斌也在演讲中表示,诚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这其中包含人口挑战、全球经济风险等问题,但中国经济仍有很大潜力和韧性,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他看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高度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不应低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谈及中国经济的前景,他认为,应当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新三大产业”举例,他指出,中国占全球太阳能电池出口的80%以上,锂电池出口的50%以上,电动汽车出口的20%以上,而这三者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早期启动、政府支持、强大且低成本的国内供应链,以及推动规模经济的庞大国内市场等因素。
许斌强调,中国经济积极的前景与中国民营经济的活力以及领导层务实的作风密不可分。他认为,中国企业的本土智慧以及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为在中国寻求商机的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机遇。
无独有偶。刘世锦也在演讲中谈到了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他提出,当前,按照所有制出身划定企业性质和类别,低估了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也越来越远离企业和市场的实际。因此,应该调整企业分类方法,把所有制的属性的界定或者分类,由企业层面可以转到投资者层面,让企业平等发展、公平竞争,让投资者各显其能。
具体来看,他建议,除了为数不多的有必要由国有企业专营的领域和业务外,一般不再按照所有制对企业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不再区分国企民企,而是按照企业的规模、技术、就业等特点进行分类,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同时,对投资者按照所有制进行分类,如中央国资投资者、地方国资投资者、社会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者等。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许斌发表主旨演讲。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重重挑战之下,中国能否继续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管理委员会成员芮博澜(Bala Ramasamy)表示:“尽管中国当前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但‘聪明’的企业仍然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芮博澜认为,当前,中国市场面临外国直接投资减少的暂时困境,但这实际上暗含商机,反而是投资者正在押注中国市场的绝佳时机。对企业来说,寻找机遇必须建立在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全面真实了解的基础上,而不能仅仅依赖于片面的市场信息。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1月,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4588家,在去年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同比增幅高达74.4%。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说,这显示出外资来华热情高涨,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加码投资中国。从行业看,1月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40.6%,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58.8%,延续了去年以来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恢复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