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莹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现任东海期货能源化工研究员。主要负责原油,PTA等能源化工品种的研究分析工作,擅长综合分析把握国内外市场动向,深入产业链上下游研究。
近日,原油价格波动明显增加,主要受到了中东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国际贸易宏观因素影响,投资者以及资金面担忧情绪浓厚。截至5月7日,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2019年7月期货结算价每桶69.8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36美元。对布油而言,站稳70美金/桶已有一段时间,但最近一周的行情是否意味着市场格局的拐头?对此,我们认为,回到基本面,全球供需格局改善的既定事实不会贸然改变,但多国博弈带来的压力将使得油价在短期内迎来理性回调。传统产油国伊朗长久以来因为地理位置,历史政治等问题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状态。截至发稿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或于8日开始启动对伊的新一轮制裁,并宣称将会使伊朗原油出口降为0
正如下图所示,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并非近20年来第一次出现。诚然,制裁对于伊朗的原油生产而言无疑将形成重大打击,但全面封锁出口也并非易事。通过跟踪伊朗的产量及出口变动可知,历次制裁对伊朗的产量影响大约为100万桶/日。我们预计对出口的影响约为60万桶/日。最近消息也表明,伊朗政府反击态度也较为坚决援引媒体采访消息,伊朗外长谈到:“目前情况下,伊朗有能力出售本国石油,也能够保护自己的经济。伊朗可以克服美国的制裁。许多国家也已经宣布准备与伊朗进行贸易。”
援引媒体采访消息,伊朗外长谈到:“目前情况下,伊朗有能力出售本国石油,也能够保护自己的经济。伊朗可以克服美国的制裁。许多国家也已经宣布准备与伊朗进行贸易。”从伊朗原油出口流向上看,中国和印度是其主要买家。因此,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非常重要。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回应“美国从5月2日起不再延长允许各国购买伊朗原油的豁免条款”时强调,中国同伊朗的合作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理应得到尊重。我们认为在伊朗问题上,我国不会跟风取消伊朗油进口配额。 实际上,原油品类繁杂。用其他等级的原油替代伊朗原油并不一定会导致一对一的交换。原油质量特征(主要是密度和硫含量)的差异会影响炼油厂生产的石油产品的产量,也称为炼油厂产量。轻质低硫的原油能够更容易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成品油,如汽油和柴油,通常我们认为轻质原油的价格高于重质、含硫原油的价格。在替代品的比较中,接近伊朗中质或者重质的油有以下几种:Mars(美国),FSU-Urals(俄罗斯),沙特Medium(沙特)。美国方面,油种不平衡问题尤为显著,预计贡献有限。另外,考虑到管道落成仍需时日,即便EIA每周公布的原油产量仍在不断刷新前值,对外运输瓶颈仍旧是限制出口的一大难题。俄罗斯最近约3000万桶原油被污染,对欧洲方向的供应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不过2020年该国管道扩容约80万桶/日,中国也是俄罗斯的原油主要买家之一,届时可能会缓解当前重油紧,轻油松的问题。沙特方面,拥有者OPEC大部分的闲置产能,确实是有能力弥补伊朗制裁带来的缺口。不过,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沙特对此问题预计还是会慎重考量。 我们认为,该国出口封禁不现实,但因此造成的缺口大约在60-70万桶/日。美国,沙特与俄罗斯因为拥有接近的油种替代,可能会在份额上进行新一轮角力。在美国页岩油革命之后,供应成为市场上的最突出问题。中东地区是传统的原油生产地,大约60年前,为了反西方垄断、更好地协调区域贸易,OPEC组织成立。站在风口浪尖,OPEC成员国面临两个选择:减产,还是增产。
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这种产量盈利博弈用模型更直观的展示出来。相对其他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作为非零和博弈的典型代表,囚徒困境理论于1950年被提出。该理论预先设定两名共犯A和B被捕后无法相互沟通,定罪方式如下:两人均坦白,各判刑8年;1人坦白,自身无罪,对方判10年;两人均抗供,则各判5年。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二人均不坦白,似乎都可少判一些时间。然而,将情况放在单个犯人身上,只考虑自身利益的话,结果大不相同。对A来说,选择坦白,最好的结果是无罪释放,而选择抗供,起码要被判5年。因此,最优选择一定是坦白。对B来说,同样,选择坦白的结果也要好于抗供。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大概率两名犯人的最终结局就是都坦白,各判8年。
用囚徒困境的思维模式看,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1,B1)集合中的油价一定大于其他方块,所有OPEC成员国一致减产,对于油价一定会产生较为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这些产油国而言,不仅需要一个高油价的环境,而且需要提高出口竞争力,利益最大话的检测标准公式是价格乘以数量。2016年年底该组织开始推动减产时,由于国力和原始产量不同,市场份额本就不同,很难保证减产过程中没有“开小差”的成员国。伴随着油市的回暖,囚徒困境的博弈结果是所有国家都坦白(或者说背叛减产),换言之减产计划终将破产。实际上,囚徒困境的根源是两位囚犯事先无交流,而现实生活中,即便OPEC内部就减产的前景已经做了优劣分析,但对“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进行抉择时,人们往往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最佳策略。
目前,减产进行了1年有余,总的来说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以沙特为主导的部分成员国甚至超额完成减产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沙特在整个减产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话语权较强。从当前的形势看,沙特方面倾向于继续减产,主要是当前油价暂未超过其目标价。另一方面,减产开始前,油价长期低迷,而大部分OPEC成员国财政收入与原油出口相挂钩。在俄罗斯态度捉摸不定以及美国减产无望的前提下,显然只能选择牺牲一部分市场份额来推动供需平衡。目前各大机构最新月报显示,OPEC的供应已经低于了全球对OPEC的需求,6月会议OPEC组织将再次商讨是否会继续减产。对OPEC内部成员来说,减产必定会损失一部分市场份额,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可能不会愿意再做贡献。当然,如果油价低于他们的心理预期,减产大概率还是会继续下去至年底的。不过,一旦油价突破75美元/桶(覆盖中东绝大部分国家的财政平衡成本),就无法保证后续减产的完成率。可以说,囚徒困境恰当地反映了OPEC减产过程中成员国的选择方向与心理变化。是否延续减产仍旧是一道选择题。对沙特来说,增产还是不增产不仅关乎其财政盈利,也关乎其政治倾向。当前油价暂且站稳70美金/桶,然而特朗普仍旧发推认为油价过高,并施压OPEC。在我们看来,沙特并不会因为一条推特就立马转变减产立场,而是需要更多时间来稳固当前油价;否则增产将引发连环多米诺效应,并不利于油市再平衡的推进;我们仍旧认为,6月会议大概率维持减产决策不动摇,至于后期的减产效果,则会根据当下原油的价格水平做出反应。影响油价的因素繁多,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一季度已经结束,在OPEC坚持减产的带动下,供需格局改善。二季度虽然受到地缘政治等外面条件干扰,但主动与被动减产带来的供应缺口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