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影像日记|守护血透患者“生命线”
4月19日傍晚,去医院做血透的时间快到了,家住广州市白云区石门街道红星村的詹少勤为老伴马宝珠做好晚饭,两人吃过后收拾东西准备出门。
“我家楼下都是小巷子车进不来,您在村口稍等一下,我们马上就到。”詹少勤搀扶着马宝珠下楼,骑上电动车向村口赶去。
红星村村口,一辆救护车闪着警示灯,车上的医护人员看到詹少勤赶了过来,打开车门迎两人上车,便迅速赶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广中医一附院”)。
通过白云区卫健局与街道“三人小组”的沟通协调,住在管控区的詹少勤带着妻子马宝珠乘坐救护车前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血透治疗。
爱心救护车的医务人员帮助患者马宝珠走进医院。
“谢谢你们啊,让你们久等了”。这不是詹少勤第一次坐救护车,老伴马宝珠患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项重疾,几次从死门关抢救回来。这次坐救护车去医院是为了赶上专门为管控区内尿毒症患者特别准备的肾透析治疗时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管控区的病人设置了一个单独等候区,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安排每周二、周四、周六晚接收管控区血透患者。
晚上11点半,所有血透治疗结束后,医务人员对血液净化室进行全面消杀。
4月9日,广州部分区域实施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白云管控区实行管控管理,相关区域的小区、社区、路段设立卡口。4月13日,詹少勤和马宝珠所居住的红星村被划入了管控区,出门做血透成了难题。好在红星联社“三人小组”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迅速反应,通过白云区卫健局的相关应急机制,联系上救护车,解决了马宝珠的就医问题。
救护车顺利通过关卡,一路畅通,十多分钟就赶到了管控区外的广中医一附院,医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室的护士已经推着轮椅在楼下等候。
4月19日晚,住在管控区的马宝珠通过爱心救护车来到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丈夫詹少勤在一旁照料她。
晚上7点半,詹少勤和护士推着马宝珠顺利入院,开始了四个小时的血透治疗。
“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太好了,我们在这里做透析已经一年多了,对我们都很是照顾,几次抢救成功也是在这里。”詹少勤看着马宝珠渐渐睡去,从口袋里拿出几个面包放在她手边,安静地走出病房到走廊等候。
王超是马宝珠的主治医师,他在病房里来回巡视。“目前我们医院联合市区卫健委,开设了管控区血透专门时段,在晚上的6点到12点只接收管控区的血透病人,然后再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杀,确保就医、防疫两不误,今天预约的64名来自管控区的患者都到齐了,目前相关机制运行顺畅,没有突发情况,像马宝珠这样的患者如果不能来做血透是很危险的。”王超说。
王超介绍,马宝珠患有糖尿病已经有20多年了,10年前就因为肾功能不好,来医院就诊,发展到尿毒症已经6年了,目前一周需要进行三次血透治疗。
客厅的桌面上摆满了马宝珠要吃的各种药,她患有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晚上11点,马宝珠的血透仪器发出“滴滴”的提醒声,詹少勤闻声来到她身边,“这个声音是提醒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这么多年,都是我在照顾她,家里儿子和女儿工作忙,而我的生活就是照顾好她,我都成了半个医生,每天要给她喂药,量血压,带她做血透治疗。”
晚上11点半,马宝珠结束了4个小时的血透治疗,丈夫推着坐轮椅的她准备回家。
血透治疗结束后,马宝珠和丈夫回到家中已过零点。
11点半,血透治疗结束,詹少勤和护士把马宝珠搀扶下病床坐上轮椅下楼回家,“刚刚街道办跟我联系了,他们把我拉到一个爱心出租司机的微信群,现在就有车来接我们回家,以后来医院也可以在微信群里预约,我们不好意思老是占用救护车,有更多人需要他们呢!”詹少勤笑着说。
20日早,詹少勤带马宝珠到社区做完核酸后返回家中,这是一个不足30平方的出租屋,屋内东西很多但又很整洁,几十种药整齐地摆满在柜子上。马宝珠坐在轮椅上,安静地看着詹少勤为自己量血压,“我这个病很久了,现在离不开医院咯,我现在心态好,能坚持下去就坚持下去。”她说。
马宝珠与丈夫詹少勤平日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用手机看孙女的视频和照片。
今天的马宝珠精神好了很多,她和詹少勤看着手机,女儿刚发来视频,视频里是孙女在郊外开心的玩耍,“他们工作忙,一有空就会来看我们,给我带吃的,还给我买了按摩椅,平时我就是靠我的老伴,没有他我早就不行了。”
“不是没有我不行,是没有医生护士、街道的工作人员和爱心司机我们早就不行咯”,詹少勤笑着反驳道。
【拍摄】徐昊 石磊
【文字】石磊
【通讯员】刘庆钧
【剪辑】周鑫宇
【海报】谭唯
【校对】吴荆子
【审核】曾强